“李大妈,您这围裙上印的‘油锅起火别浇水’,可比小区喇叭喊十遍都管用!”“你看我的围裙上印的是‘三清三关’。”近日一大早,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祝三乡的集市上,李大妈和其他摊主边聊天边准备出摊。只见她系的围裙上有用金色的线条勾勒的“福”字,里面藏着“安全密码”。
这正是当地把非遗“平安福”、腰间围裙变成安全“传声筒”的鲜活场景。
日前,记者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应急管理局了解到,该区巧妙地将安全宣教融入群众日常生活,以既富有乡土气息又具有时代温度的方式,打开了基层安全治理的创意“锦囊”。
将“平安福”融入安全宣教提高居民自查隐患积极性
据了解,“福地大同”之称源自1959年9月松基三井喷油后,黑龙江省委决定以“大同镇”为中心和当时已经发现含油地块的公社组成“大庆”,而原大同区作为油田核心区保留“大同”之名。此后,当地书法家创作的书法作品“人间第一福”(平安福)被列入大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结合“平安福”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,该局创作了“燃气关阀记心间,平安福气满家园”“福到平安到,头盔要戴好”等安全标语,植入非遗平安福字设计。于是,很快,早间大集、晚间夜市上大爷大妈腰间系着的印有“平安福”的围裙成了安全知识的“传声筒”。
“围裙是群众天天都离不开的物件,印上安全口诀,干活时能看、休息时能聊,比发传单、开讲座更接地气。我们结合地域文化特点,让安全知识跟着‘生活场景’走,让安全更入脑入心。”大同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吴三要表示,从非遗“平安福”到日常生活用品,每一处设计都彰显“平安”与“福气”的呼应,就是想让群众觉得“安全不是硬规定,而是过日子的必需品”。
该局宣传干事梁曌英对这批印有安全常识的围裙感触颇深:“为增强辖区群众安全意识,我们特意定制了5000条这样的围裙,涵盖燃气安全、用电防火、交通出行等8类安全常识。当初选围裙当载体,就是看中它‘天天见、时时用’的特性,大家炒菜时能读两遍,比将标语贴墙上记得牢。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,让安全知识从‘纸上规则’变成了‘肌肉记忆’”。
在阳光购物商场、凯达商场、学府商城前,该局工作人员带着非遗“平安福”开展安全宣教活动。自活动开展后,辖区居民自查安全隐患的主动性明显提高,而围裙上那句“安全是回家最近的路”,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挂在嘴边、记在心里。
深入田间地头、农家炕头评选“居家安全示范户”
为让安全宣教更有“渗透力”,该局宣传员拿着带有非遗“平安福”的宣传材料,深入田间地头、农家炕头,开展一对一精准提醒。他们走进农户家中,结合日常生活场景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安全知识,从燃气使用、用电安全到防火防灾,事无巨细、耐心叮嘱。
在老山头乡光荣村赵大娘家,该局宣传员小王边帮赵大娘添柴火边嘱咐:“这煤烟味儿浓的时候,可得多开窗户透透气,不然一氧化碳偷偷‘串门’可麻烦。”临走时,小王还帮着重新码好柴火垛,在炕头贴上印有安全口诀的“防火日历”。“放心吧孩子,我天天瞅着日历上的提醒,烧火时准开窗户,柴火也码得整整齐齐!”赵大娘拍着胸脯保证道。在田间地头,工作人员一边帮忙干农活,一边向农民们宣传农机操作规范、农药储存注意事项等,将安全知识融入生产劳动的每一个环节。这种“面对面”“零距离”的宣传方式,让安全提醒更贴心、更有效,真正把安全知识送到群众心坎上。
除此之外,大同区应急管理局还联合乡镇街道定期开展安全评比,通过实地检查、群众互评等方式,对乡镇街道各户家庭开展综合考评。评比内容涵盖消防安全、用气安全等多个方面,旨在树立典型、表彰先进,激发群众参与安全治理的积极性。
三天后,光荣村里通报,赵大娘家因安全设施规范、日常防护到位,获评“居家安全示范户”,赵大娘还领到了村里发的烧水壶。
“其实做这些事,核心就是——安全不能‘悬在空中’,得扎进老百姓的日子里。”吴三要说,“像赵大娘家虽然已获评‘居家安全示范户’,但不是评完就结束了,我们还把她家的安全做法拆成了‘可复制清单’,比如柴火垛离灶台必须超过3米、燃气软管每两年一换、炕头的日历上要标注每月防火重点,等等。现在,每个村都贴着这张清单,乡亲们照着做就可以。”
“田间炕头”的点对点提醒,为什么有效?
“因为宣传员在唠家常中把安全要点说透、把风险隐患点明。这种带着温度的‘零距离’交流,群众听得进去、记得牢固。”吴三要说。
原文链接:http://yjgl.hlj.gov.cn/yjgl/c104041/202510/c00_31883572.shtml
同创学院企业安全内训,咨询热线400-999-4365!
专注安全工程领域培训
上海市人事考试中心指定全国注安考试报名确认点
上海市优秀职业认证培训品牌
上海市安全生产协会理事单位
课程咨询热线:400-999-4365
同创学院官网:www.zhikao365.com



 400-999-4365
400-999-4365


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